第3396章真(2/2)
斐潜此言一出,上上下下之人皆是动容。
夏侯惇原本沉着脸,就像是在座所有人都欠了他几千万钱一样,可是听了斐潜此言,也不由得脸皮抽搐了一下,片刻之后,便是叹息一声,举起酒爵来,跟着斐潜一饮而尽。
夏侯惇如此,其余的曹军军校士官,相互看看,也就跟着一同举杯饮尽。
劝酒能像是斐潜说得这么清新脱俗,也是难得了。
尤其是在当下的局面,双方还是处于敌对的状态,但是随着斐潜一句『兄弟阋墙』,便是将相互之间的仇恨淡化,从关中山东的对峙,变成了大汉内部的兄弟相争,无形当中就让这些曹军败军降军心中感觉好多了……
酒过三巡,斐潜便是起身邀请夏侯惇一起走一走。
夏侯惇看了看那些降将俘校,便是微微叹息一声,也起身跟着斐潜离开。
这斐潜和夏侯惇一走,众人才算是彻底放开了,不论是洋洋得意也好,抑或是借酒消愁也罢,这些酒水,或许就是当下最好的麻醉自己,放松心怀的方式了。
鲍忠看着那些俘虏,多多少少露出了一些笑意来,就像是早一天入职的老员工对于新员工的那种微笑,但他也没有必要跳出来招惹仇恨,只是自顾自的吃喝,时不时和从来谈笑两句。卸下心头包袱的他觉得浑身轻松,顿时觉得这天也高了,地也宽了,大好人生就在眼前。
从来似乎显得随意得多了,看人也不再是低着头瞄,而是平静的对视。
相比较之下,也同样是主动『投降』的曹肇,就多少有些木然,似乎食不甘味一般。
而对于跟着斐潜的夏侯惇,心中则是充满了复杂的情绪。
山岗。
茅席。
木桌。
薄酒。
明月高悬。
清风拂面。
白天喧嚣的一切浮尘,似乎在夜间都沉寂了下来,唯有人心搏动不息,贪求不止。
『元让兄,请坐。』
斐潜示意。
夏侯惇皱了皱眉,但是没有说些什么,也坐了下来。他原本的性格就不算是暴躁类型的,游戏里面动不动就是粗野沙哑的声线,多半都是依照罗老先生描绘的缘故,而对于真实的夏侯惇来说,他更偏向于儒将,而不是猛将。
『天下之大,为何华夏起源于此?』
斐潜看着天地悠悠,缓缓说道。
夏侯惇一愣。他完全没有想到斐潜会说这个事情,他看了看桌案上的酒水,又看了看斐潜,决定今晚不再多喝酒,以免落入了斐潜的圈套。
只不过斐潜所提出的问题,夏侯惇同样也有了几分的兴趣。
其实这个问题,不光是夏侯惇有兴趣,在后世之中也有很多人有兴趣。华夏起源于炎黄,但是对于炎黄究竟是从何处而起,却向来有五省相争,各有说辞。
『炎黄自然是源于中原!』夏侯惇斩钉截铁的说道,『三战板泉而得炎帝之志,又战涿鹿之野而定鼎天下!此史记有载之,莫非骠骑以为其虚?』
『呵呵,』斐潜笑了笑,指了指脚下之地,『我是说,华夏起于此间……非此地,非关中,非山东,而是此间……何源于此?』
炎黄的历史实在是太过于遥远,以至于当华夏人想要寻找确切的炎黄的历史印记的时候都有些为难。但可以肯定的是,炎黄是起源于黄河的两个部落,和蚩尤等部落一样,都是在黄河流域周边,差不多时间段内繁衍出来的。
如果是一只猴子,或许一生都走不出一片树林。
一群猴子,就有了去其他森林的可能。
当部落进化繁衍到了一定数量的时候,争斗就不可避免的产生了。
『这个……』夏侯惇没想到斐潜的『此间』的范围是如此的大,一时之间竟然有些不知道说什么好。可是夏侯惇又不甘心才第一句话就落在了下风,便是以言反击道:『既是如此,骠骑以为华夏源何故?』
斐潜竖起了两根手指,『华夏之源,唯二也。』
『炎黄?』夏侯惇说道。
斐潜摇头,『非也。炎黄为表,「争融」为实。争者,天地相争,人兽相争,不争,不得活。融者,纳百川而河海,博众长而华夏。』
夏侯惇也是笑了笑,『故骠骑欲纳山东乎?』
斐潜摇头,『非某意纳山东,而是山东意归华夏乎?』
『哈哈哈哈,』夏侯惇大笑,『骠骑此言,可是代天子而问之?』
斐潜也是笑,『敢问炎黄之初,有天子否?』
『你!』夏侯惇拍案而起,然后看到了在斐潜身边周围的那些虎视眈眈的护卫,便是吐出一口长气,缓缓的坐下,『某原以为这袁公路就是狂妄到了极致,僭越到了极点,没想到……哈哈……』
斐潜微笑,并未因为夏侯惇的讥讽而动怒。
几千年来,中华民族生生不息,其根源是因为某几个人?比如说炎黄二帝?抑或是尧舜禹?显然不是。虽然在运城盆地这里,诞生了华夏早期的王朝,但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并不是某个天子,或是某个皇帝,而是在这几千年来,华夏民族在坚持自己文化的前提下,又能不断吸收外来优秀及实用的文化为己用,才最终形成了一个强大且统一的王朝。
华夏的图腾,也说明了这一点。
汉之所以强大,不是说刘邦的治国安邦技能有多么强,挥挥手便是天下风调雨顺一片祥和,而是因为在春秋战国几百年的纷争当中,华夏民族已经不想要继续战争了。
而现在汉之所以衰败,是因为大汉三四百年来,完全僵化的政治体制和官僚机构,已经大大落后于华夏民族,整体民众的需求了。
简单来说,就是大汉当下的文化和政治制度,跟不上民众需要了,但是大汉的朝堂之上的皇帝和官吏,依旧不想着要做出调整和改变,只想着经学传家万年万万年,祖宗之法不可变。
而后来历史上的隋唐为什么会迎来复兴?那是因为五胡乱华打破了汉朝以来渐渐僵化的文化和政治制度,甚者多多少少改变了汉人的一些性格。
而且最关键的地方,是主动和被动的区别。
首先当时乱华夏的是五胡,匈奴鲜卑羯氐羌,在北方大地的汉人失去有效的大规模的组织能力的时候,五胡既要忙着收服地方上的汉人,又要忙着彼此征伐,导致了这些少数民族政权在斗争前期根本没时间完全收服汉人,又在中后期的时候面对本族人口因战损减少,不得不与汉人妥协,借助汉人的力量,最终『融合』。
这种在某些砖家叫兽嘴中的『融合』,无疑是充满了血泪的,而且远远没有砖家叫兽说得那么简单,稍微不慎就会落入辫子朝代的模式当中。当然,这些专家教授故意这么说,多多少少也有再替辫子朝代涂脂抹粉的意思。
也正式因为有『五胡乱华』的这个『融合』的先例,所以后世封建王朝中一些士族门阀只要愿意和外族『融合』,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,毕竟是世界村么……
后世不少人在屁颠颠的鼓吹辫子,但事实上辫子总人口到了后期不算少,可是其战斗力和精神面貌却差到了谷底呢?因为辫子走的路线,不仅没有试图和华夏文化融合,甚至是不遗余力的压制,分裂,奴役,不管是从精神面貌上还是从战斗力上,都是如此。
大兴文字狱,海禁,空前严格的户籍制度,发扬八股取士,种种都是要往死里整汉人。这种政治思想,使得整个国家无限僵化,失去活力。当时欧洲的文化已经传到中国,你能想象康麻子会解二元一次方程吗?在故宫内皇家收藏的西洋物品不计其数,钟表、望远镜、世界地图,还有各种热火器,新式枪炮……
跟康熙同时期的彼得大帝的做法就完全相反了,从此两个帝国也走向了两个方向。
辫子朝无疑是成功了。
他们用三百年时间,将原本勇于探索和开拓的华夏民族,变成了无知自大、欺骗成性、瘦弱不堪、勇于私斗怯于公战、毫无创新精神、毫无冒险精神、保守愚蠢的模样,变成了统治者心中最好的顺民,变成了能自动自发体谅上层难处的奴才。
同时,辫子朝也失败了。
他们即便是再怎么努力镇压,欺骗,隐瞒,忽悠,但是总有一些人在苦痛之中,睁开眼睛,看向了世界……
所以斐潜想过,为什么不能多一些,早一些有看向世界的人呢?
山东是当下的妨碍,但也可能是未来的助力。
斐潜看着夏侯惇,神态温和,就像是看着一块试验田,又像是看着一只白老鼠,让夏侯惇本能的感觉有些寒毛竖立。
『天子二字,用得真真极妙。』斐潜笑着说道,『某听闻,山东之地,最重伦常。那么且问这是先有父,才有子,还是子可凌驾于父之上?天子天子,是这方天地为重,还是天子为重?元让兄,不知可解某之惑否?』